行业洞察 / Industry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洞察

    银行卡清算市场6月放开 银联将告别垄断时代

    日期:2015年4月23日  作者:超级管理员  来源:昆明逆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点击:644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

      清算放开为第三方支付开正门

      针对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4月22日,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想加入清算组织,有了开正门的途径。

      注册资本10亿门槛是必要的

      新京报:银行卡清算机构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门槛是否高?

      杨涛: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门槛是可以的,在我国门槛的设置是有必要的。

      银行卡的清算组织从全球来说都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基础设施需要有一定的综合实力才能适度的控制风险,才能满足在清算过程中清算的需要。所以,有一定层次的准入和门槛是为了实现市场开放竞争效率及金融风险可控之间的平衡。

      新京报:银联的垄断地位是否会得到威胁?

      杨涛:从市场份额来说,短期内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银联从2014年以来开始着手二次创业和转型,从整个国内零售支付、清算市场及银行卡产业来说,份额是越来越大的。在整体蛋糕越做越大的情况下,适度竞争不是一件坏事,对于银联转型也是一件好事。

      重新做一个品牌难度很大

      新京报:新组织可能从哪些方面突破?

      杨涛:细则没有出来之前很具体的条例不太好说,但是不管怎样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卡的品牌上银联的标识具有突出优势,其他机构重新做一个品牌来竞争,难度和压力很大。

      新的清算组织要想突破,一是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从新的支付清算方式上突破;二是在提供更有效的新服务上拓展文章。

      新京报:外资及国内第三方支付各自有何优势?

      杨涛:对于外资机构来说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多年的竞争经验,和境内的清算组织形成互补。

      而作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想要加入新的清算组织,尤其是以前已经从事跨行清算功能的,有了开正门的途径。原来无有效规范下做的一些事情,现在走到阳光下。

      热点问题

      谁会是第二个银联?

      清算市场开放后谁会是第二个银联?

      老牌国际卡组织苦心经营30年后志在必得。“VISA将对新颁布的决定予以研究,并且期待相关监管机构能够颁布进一步的实施细则。”VISA中国昨天表示。

      虽然在中国蛰伏30年,但外资卡组织一直只能做中国持卡人的境外业务,他们最期待的是通过在境内发行人民币信用卡占领市场,从而带动这些持卡人在境外的刷卡消费。但是外资机构之前一直做双币卡,重新开始做人民币卡,短期内不太可能威胁到银联。

      在国内支付机构中,目前主攻线上的支付宝与拥有最大线下收单的工商银行参与清算市场呼声最高。就在昨天,记者从蚂蚁金服证实,支付宝的注册地址已变更为浦东新区陆家嘴软件园,注册资金恰为10亿元。“注册地变更为上海是为了国际化发展。”蚂蚁金服公关部人士称。而在此之前,支付宝会做“线上银联”的声音最多。

      但也有对这个市场不是特别感冒的“大腕”。拉卡拉总裁孙陶然对记者表示,不会申请支付清算牌照,他认为“中国银联已经把跨行转接的体系建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做渠道和用户就可以了。”

      对消费者有何影响?

      银行卡清算市场向外资开放以后,单一带有VISA、万事达等卡组织标识的银行卡在境内POS机上无法受理的局面将成为历史。

      未来,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JCB等,都可能通过其会员银行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信用卡。也就是说,除了消费者已经使用多年的银联卡,以后将有更多品牌的银行卡可供选择。

      市场中有了更多竞争者,商户得到的收单服务也将更加完善。有业内人士猜测,目前收单市场中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7:2:1”的分成比例可能会有调整,商户的经营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并可能更多地让利给消费者